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2:38    次浏览
中国公益在线(公益记者李志娟)2016年10月26日河南讯:在平顶山市郏县茨芭乡,大山深处的空山洞村有这样一位老人,他既不是共产党员,也不是村干部,他辛辛苦苦劳累了几十年,把放牛放羊挣来的钱为村民打了井,修了路,建了桥,在山上盖起了小石屋方便牧人,请来剧团为村民们唱大戏。他这一辈子的愿望是让空山洞的村民,足不出户也能在自己家门口喝上干净水,看上几场戏,让更多的人知道空山洞,让更多的游客来空山洞旅游观光。他就是大山深处好人李安民老人。 李安民是家中的长子。十里八村的都知道,是一位对父母孝顺,对邻居和睦相处的好人,村里的人都喜欢他为人正直做事实在的人品,他三十岁那年,村民选举他做生产队队长。那时村里条件差,想为村民多办事,条件也不允许。那年月,村里一遇到大旱就没水吃,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,那时就下定决心,在他有生之年必须改变现状,让村民有水吃,过上更好的生活。 因着年龄大了,感觉要把村队长的职位给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人来任职。农村有句俗话说,要想富先修路。生活条件渐渐的有了点起色,李安民开始热衷于修路。平日里只要一闲下来就带上工具去修山间的小路,硬是把崎岖的小山路修成能通三轮车的大道。几十年来被他修通的山路有十公里之多,父亲手上的茧硬的都握不住拳头,修路受伤是在所难免的。听他讲述有一次遇到个大石头,李安民用大锤砸,溅起的石渣把他的脸都扎破了,流了好多血。还有一次遇到了更大的石头,他买了炸药,却不知炸药的威力那么大,点燃之后还没来得及躲开,碎石烟雾以雷霆万钧之势袭来,李安民头上砸了好几个窟窿,脸也受伤了,满脸都是血。当时可把他女儿吓坏了,腿都是软的,连话也说不完整。村离最近的卫生所有一两公里远,请来医生帮我李安民处理伤口。就这样父亲义务修路,一坚持就是几十年。 李安民每天带干粮上山放羊,为方便放牧人在山上躲雨避风,乘凉取暖,他用了三年时间,在山上盖了五座小石屋,五座小石屋用嘴说说只需要两三秒,却不知李安民在这三年里出了多少力,流了多少汗。盖一个小石屋需要的石头得有几大车,这些石头都是“跑石”。什么是跑石呢?山里人都知道,跑石是零星分散着的石头,得一块块在山里捡,运到一起。放牧的那个山叫大山岭,离我们村有四五公里远。石屋的围墙垒好了,山路崎岖难走,水泥板又大又重弄不上去,李安民在家背大木板做模子,就是把一块儿块儿木板合成n字形,再把石头围起来,模子木板让别的放牧人带,他们都嫌麻烦,嫌累。 仰脸上坡的路,空手走路都累又危险,更何况是背着大木板。别人不愿意干的活,他干,别人不愿吃的苦,他吃。圈石洞顶不是一个人能干的活,是个技术活,义务工肯定没人干。李安民又找了两个人,给人家工钱,人家才肯帮忙。屋顶弄好了,可是只要一下雨,屋顶还是会漏水。李安民又睡不着了,又买来沙和水泥。那沙子水泥死沉死沉的,更何况还要走陡峭的山路?一大袋子,一次背不上去,他把水泥拆开来,一次背一点儿。就这样,背了无数次把水泥和沙子运到了五公里外的大山上。不只是沙和水泥,盖房用水也是个问题。李安民从家里挑两个水桶,从别的山沟里翻山越岭才挑来水开工。 1995年夏季,村里有两座桥被山洪冲垮了,这两座桥是山里人通往外面的必经之路,村东头的桥李安民是第一去修的,并捐款1000多元,村民们受其感召都自发捐款,在李安民的带领下,村东头被冲垮的桥重新建好了。位于村西头的桥是通往大山岭的必经之路,每逢下大雨,放牧人过不来河,发生山洪时,牛羊都有冲走的。李安民又坐不住睡不着了,在全家的支持下把这座桥也建起来。这座桥,可是大工程,地形是一边高一边低,高的一边是滑山坡,想把桥造起来不是一件易事。那些年交通不方便,山里人能出门打工的很少,村民都是靠放牛羊种粮食挣钱,用做家里的开销。修这座桥的心愿早就在李安民的心里扎了根。李安民不知克服多少困难,用架子车拉石头,拉木板,打壳子,弄沙弄水泥,这之间的辛苦劳艰难只有他自己和家人最清楚。就这样李安民不知作了多少难,出了多少力,流了多少汗,终于把这座桥也建好了。村民们笑了,李安民也欣慰地笑了。因为建这座桥李安民女儿的学费成了问题,李安民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用在了修桥上。建桥工程巨大,需劳动力多,都是李安民出工钱请人干的。他把方便给了大家,却把困难留给了家人。那年他女儿上三年级,因为学习好,老师因为学费也没有为难他女儿,那年的学费拖了好久才交上。 安民的女儿1998年,李安民在外地请了两个看风水的先生来看风水,寻找水源。村东头儿有口井但每逢大旱井就干了。平常挑水的人多了,连水桶都灌不满,拉上来的水浑浊不清,做饭得等半天澄清后才能用。村西头有条河,西河,距离村里有二三里路。天气干旱时,村里的井干了,只有河里还剩一点儿水。路不好,去不了车,只能牲口过去驼水,人过去挑水。挑水的坑旁到处都是牛羊的粪便,甚至水里面也经常有粪便。爱干净的人真是吃不了那水,谁也不能保证驼水时牲口不在里边儿拉屎撒尿。就这样的水,村里人弄到家里也很困难。村民吃水实在是太难了,热心肠的李安民又怎能坐视不管?打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虽然是为大家,但是义务工没人干。父亲决定自己出资,把打井的活儿承包给了村里的刘占山和王振听。一个月后井就打好了,水也出来了。李安民把家里的粮食牛羊都卖掉,凑了5000多元。但是还不够他们的工钱又借了多少我也记不清了。 那时候的钱实在,积攒个钱多作难啊! 山里的生活条件特别差,每逢春节政府救济发放旧衣服,送来的旧衣服都是按人口发。他家分了四件儿,李安民不要,送给比他家更贫困的家庭。在别人的眼里,李安民也许是一个大好人,可是在他孩子们的眼里,他却是一个不太称职的父亲,像他这样心里只装着他人唯独不考虑自家人冷暖,我想在全中国这样的人也不多见。那年李安民把卖牛羊的2万元钱,请禹州豫剧团来村里唱戏。让父老乡亲们,在自己的家门口儿痛痛快快的看上几场大戏。村里有的老人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,没看过戏。唱戏这几天,村里可热闹了,方圆几个村都来这里看戏,有的把亲戚朋友也请来看戏。那几天,虽然是暑伏天,天气炎热,戏场上却每天都有二三百人看戏。还有一个老太太,坐着轮椅来看戏。看着村民痴迷看戏的神态,父亲乐呵呵的,他又完成了一桩心愿。让我们跟随李安民走过的路继续前行,让社会变得更美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!